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3年10月26日(星期四)下午3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副局长卢鹏起和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负责人任爱光、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科技创新局负责人方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法规工作相关负责人杜墨介绍《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界面新闻记者】
高校是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也是科技成果的重要供给侧。请问,教育部近些年在促进高校专利转化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 雷朝滋】
促进高校专利转化运用是推动高校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决定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有两个关键因素,首要的是科技成果本身的质量,这是内因;其次是政策激励措施,这是外因。近年来,教育部结合高校实际,重点从“提升成果质量”和“加强政策激励”两大因素着手,加快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第一,提升成果质量,强化科技成果源头供给。这里所说的“质量”指成果是否符合产业、企业生产实际需求。提升成果质量,就是要求科技问题从生产实践中来,科研成果到生产实践中去。近年来,教育部大力推进高校有组织科研,于2022年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 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引导高校科技创新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产业发展需要,真正做到基础研究要真有发现,技术创新要真解决问题,成果转化要真有效果。特别是联合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出台《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 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探索实施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大力提升专利质量。过去,一项技术无论是否有必要申请专利进行保护,只要发明人提出专利申请,高校都会按照既有程序协助开展专利申请工作,由此难免产生不是为了保护创新而申请的专利。推进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就是希望通过评估专利的应用前景,决定是否应该申请专利,从而保留高质量、有转化前景的专利。
第二,加大政策激励,采取多种转化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指导高校严格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要求,加大成果转化奖励力度的同时,创新激励政策,激发科研人员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是率先调整资助奖励政策,停止对专利申请的资助奖励,大幅度减少并逐步取消对专利授权的奖励。二是倡导高校通过普通许可,而不是独占许可的方式实施专利转化。独占许可相对而言,收取的许可费较高,对企业来说资金压力更大、风险更大,企业的决策过程更为慎重。而普通许可降低了企业的实施成本,更有助于专利转化。三是鼓励以基本许可费加提成的许可费计算方式,替代一次性付清许可费用,消除企业因过高的许可费用而产生的顾虑,同时也保障高校科研人员获得成果转化的长期收益。
文章来源:https://www.gov.cn/